从“我是谁”浅谈“自我概念”的建立
文:紫陌
“我是谁”这个话题对每一个人来说,并不陌生;然而,当要求你用5分钟的时间在字条上写出15个关于“我是谁”的叙述句时,却似乎有一些难度。
我是谁?我是一个充满独特个性的存在!在这个大千世界里,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因为个体是在遗传、环境、学习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,因此,每一个人都由其独特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所组成。
首先,何谓“自我概念”呢?
自我概念(Self-Concept或自我意识)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和认知,包含态度、情感、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。一般认为自我概念是由反映评价、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构成。
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斯(William James)在《心理学原理》一书中特别论及“自我的分析”。他把“自我”区分为作为“经验客体的我(me)”和作为“环境中主动行动者的我(I)”。而作为“经验客体的我(me)有三种不同形式:①物质的自我,指个人的身体及其属性(包含对躯体的觉知及相关物质)。②社会的自我,即他人所看到的我。③精神的自我,指自觉到自己的存在和优弱点,由个人目标、抱负和信念等组成。
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卡尔·罗杰斯(Carl Ransom Rogers),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,父母笃信基督教新教,恪守道德。他曾考入纽约联合神学院,在那里他开始接触到临床工作,发现咨询比牧者工作更符合他的兴趣,后来,他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。
关于“自我的理论”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,也是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。他认为“自我概念”有两种:一种是真实的自我,是较符合现实的自我形象;另一种是理想的自我,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。这两种自我是否和谐与趋近,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的质量。
那么,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如何形成的?
“自我形象”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,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、多层次的认识、体验和评价,是个体关于自我的全部思想、情感和态度的总和。例如:你喜欢自己的外表、能力、性格、家庭背景吗?你满意自己的成绩和努力吗?你认为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?是喜欢还是讨厌你?……通常人们是通过自己、他人或环境来定义自己,形成“自我形象”。
当一个人只通过他人或环境看自己(或定义自己)的时候,就容易形成偏差或错误的自我形象,甚至有可能因为太在乎他人或环境的评价,而产生负面的、不健康的自我形象(比如:自卑、自负、自贱、自傲、自损、自弃、自毁等)。
自我概念就像一个过滤器,进入心理世界的每一种知觉都必须通过这一过滤器。当知觉通过这一过滤器时,它会被赋予意义,而所赋予的意义则高度决定于个体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。可以说,自我概念又是人类所独有的!
通过“我是谁”这个探索式的思考,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、心理状态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有更清晰的认知和定位;从更深层的含义中,还可以使我们了解自我,反思自我,以至可以完善自我,甚至明白活着的价值和意义。
一、自我概念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处
动物从来不会探究自己为什么活着?活着有什么意义或价值?动物也不会有宗教信仰的需要,也不会有永生的观念。
进化论者认为:人是由单细胞不断进化而来的,并把猿猴当作人类的祖先。但是,进化论的观点是尚未被科学完全证实的假说,目前存在着五个无法自圆其说的主要问题:①生物前液的存在缺乏证据。②中间型化石的缺乏。③复杂生命形式的突然出现(尤其在最底地质层)。④自然过程不能使无生命变成有生命。⑤没有合理的机制。
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的生物学家康可林(Edwin Conklin)教授说:“如果说人的生命是偶发的,这就像印刷厂突然爆炸而变出一本韦氏大字典一样,真是荒诞啊!”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生物学家科瑞克(Francis Crick)博士(他曾是坚决的进化论者),后来经过深入研究也诚恳地表示:“一位诚实的人,以我们目前所有的知识所武装,只能说从某种意义上,生命起源的出现,要以如此众多的条件去满足它的实现,几乎是个奇迹。”
二、自我概念是人类会寻求永恒观念的基础
在无神论者看来,人在本质上与动物是毫无区别的,人只不过是会思想的高级动物,他们认为人死如灯灭。因此,人生似乎也没有什么终极的意义和价值,只为了现世的享受和生存而活。
我们需要思考一下,我是谁?我为什么要活着?我只是作为一个动物而存在吗?现实的吃喝玩乐、荣华富贵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吗?人死了,就真的如同灯灭了,不复存在了吗?为什么人有追求永恒或永生的欲望呢?人会寻求永恒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?
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,下至平民百姓,每个人都有对永生的渴求和盼望。人虽然有这盼望和渴求,但根本无法靠着自己找到永生或得到永生。古书记载一些皇帝曾经非常热衷于寻求修炼长生之术(炼仙丹,吃长生不老药等),结果还是死了。那么,永生是否真实存在?人是否可以拥有永生呢?
其实,圣经上有清楚的教导。《传道书》3:11节告诉我们:“上帝造万物,各按其时成为美好,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。然而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,人不能参透。”可见,永生是上帝安置在人心里的美好期望。然而,“引到永生,那门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着的人也少。”(太7:14)。
怎样才能得到永生?圣经告诉我们:藉着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,就能认识父上帝,得着圣灵的重生和内住,以至于得着永生并进入永生。这是圣经所启示的,“上帝爱世人,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祂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”
可见,人确实可以得着永生的,但需要相信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基督,这是上帝所定规得永生的途径。感谢上帝!人类的价值以及终极的意义和方向,都在圣经中向我们显明了。
三、《圣经》启示了有关 “我是谁”的自我概念
(一)从被造的角度来看
我是谁?我是照着上帝的形像和样式被造的。《创世记》1:26-27节记载,上帝说:“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,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,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、空中的鸟、地上的牲畜和全地,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。”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,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。在这里我们看到:人类与其他动物有着极大的不同,因为人类是按着上帝的形像和样式被造的,并且被上帝赋予管理动物的职分。
《诗篇》8:4-9节这样描述:人算什么,祢竟顾念他?世人算什么,祢竟眷顾他?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,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。祢派他管理祢手所造的,使万物,就是一切的牛羊、田野的兽、空中的鸟、海里的鱼,凡经行海道的,都服在他的脚下。耶和华我们的主啊,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!正因为如此,我们拥有与动物完全不同的身份,我们有上帝所赋予的尊贵和尊严,我们也应当活出上帝所赐予的尊荣和圣洁。
(二)从救赎的角度来看
1.我是谁?
我是一个蒙恩的罪人。罗马书3:23-24节记载:因为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上帝的荣耀;如今却蒙上帝的恩典,因基督耶稣的救赎,就白白地称义。这里告诉我们: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达到上帝的标准和要求,亏缺了上帝的荣耀。然而,上帝却愿意在基督里赦免我们的罪,接纳我们成为上帝的儿女。
对于未信主的人而言,要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,实在不容易,因为他们以为犯罪就是杀人放火,或是触犯这世界的法律;而圣经中对罪的定义却是不同的。圣经告诉我们:罪就是违背上帝的律法(约壹3:4);罪就是不信上帝独生子的名(约3:18),拒绝相信耶稣;罪就是知善不行(雅4:17);罪就是偏行己路;罪就是亏缺了上帝的荣耀(罗3:23),没有达到上帝的标准。罪就是不法的事;罪就是行事不以信心为本;罪不仅是行为上的罪行,还有内心深处的罪性,因为上帝鉴察人心,祂知道人一切隐藏的罪。而罪的工价就是死(罗6:23),按着定命,人人都有一死,死后且有审判(来9:27)。
感谢上帝怜悯我们,祂差遣独生爱子成为人的样式,为我们舍命流血牺牲,代替我们来接受上帝公义的审判,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洗净了我们的一切的罪污和不义,使我们罪得赦免,与上帝和好。我们是主耶稣用身体和宝血重价买赎回来的人,我们理当感谢祂舍己救赎的恩典,常常活在祂的爱中!
2.我是谁?
我是在基督里新造的人。《哥林多后书》5:17节说:“若有人在基督里,他就是新造的人,旧事已过,都变成新的了。”
那么,新造的人应当有新生的样式吗?《以西结书》36:26-27节记载:上帝说:“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,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。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,赐给你们肉心。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,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,谨守遵行我的典章。”《罗马书》6:6节告诉我们:旧人要和基督同钉十字架,使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。“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,领了他的教,学了他的真理,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,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。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,并且穿上新人,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,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(弗4:21-24)。
可见,当一个人真心信靠主耶稣,他就真实地领受了上帝所赐的新生命,这新生命就是在基督里新创造的人。我们可以对旧生命和新生命有一个对照:旧生命是属地的,新生命是属天的;旧生命是被罪恶所污秽,而充满邪恶的,新生命是被宝血洁净后的,是圣洁良善的。可见,一个人在信主前和信主后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,是应当要发生真实的改变,因为新生命的样式是愿意遵行上帝的话语生活行事,离恶行善,渴慕真理和圣洁的。所以,我们要常常省察自我是否在基督的真光下有长进。
综上所述,作为基督徒,我们应当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呢?
首先,我们要确信自身的价值是由上帝所定义:
我们不再只从自我或他人的角度看自己,也不再依靠环境来看自己,而是透过上帝来看自己。因为我们身为基督徒的价值,是由创造的源头上帝来定义的,以至形成合乎中道、健康的自我形象。
其次,我们要从上帝的眼光来建立自我形象:
请诚实地思考一下,你的内心深处是否有这样的确信:我是上帝独一无二的创造,我不需要和别人比较;我是上帝的儿女,祂已经在耶稣基督里赐下宝贵的救恩拯救我、赦免我、接纳我、保护我、引导我,我的安全感来自上帝!因为上帝的慈爱是永远长存,祂的信实是直到万代!祂对我的恩典是一生之久!
最后,我们要靠主恩典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来成长:
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把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,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培养的品质:婴儿前期(0-2岁)培养希望品质,婴儿后期(2-4岁)培养意志品质,幼儿期(4-7岁)培养目标品质,童年期(7-12岁)培养能力品质,青少年期(12-18岁)培养诚实品质,成年早期(18-25岁)培养爱的品质,成年中期(25-50岁)培养关心品质,成年后期(50岁以后)培养贤明品质。这八个阶段的品质培植也提醒我们:我们的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,如同俗话所说“活到老,学到老。”
因此,作为基督徒,我们在耶稣基督里,要每天学习用真理装备自己,学习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他人,学习用宽广的爱与尊重对待自己和他人,学习给予爱与接受爱都均衡地发展,学习了解自己与他人的能力,学习信心的功课和成圣的生活,学习在各样的关系中迈向成熟与整合。
虽然在行走天路的行程中,我们还可能会有软弱和失败。但感谢上帝知道我们知道生命的状况,祂能帮助我们,扶持我们、更新我们、医治我们、引领我们迈向永生之路!祈愿每一天让主的真理成为我们生命的灵粮,使我们如同长在溪水旁的树,按时候结果子,叶子也不枯干,在基督里领受丰盛的生命!阿们!
官方微信